2007年作者返浙江餘姚老家探親時,攝於被拆毀的楊家牌樓殘跡前1.jpg 1968年作者在烏來寓所  

  烏來, 一個臺北縣轄內唯一的泰雅族原住民聚居部落,是北縣最偏僻的邊緣地區。臺灣光復前,日本政府將其區劃為「蕃地」,採封閉式管制政策。平地漢、日人只准從事行政、造林伐木、製腦燒炭者,以及少數商販進入。原住民也不准擅自下山,必要時得向管區警方申請外出,並限時限日,管制極為嚴格。因此雖距離首善之區臺北市僅21公里,但卻是一處原始落後的偏遠地區。但也因此而遠離塵囂隔絕文明,保持了一份原始風貌,因為山青水碧森林茂密,成為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奠定了嗣後聞名國際的風景名勝,旅遊勝地。

  臺灣光復後, 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理念下,政府解除了對原住民不平等的一切禁制,並建設成一個中外聞名的旅遊觀光區,引來大批國內外遊客,後來的空中纜車,溫泉泡湯熱,給烏來帶來大量財富與繁榮,但對原住民而言,並未因此而受益,反而因而受害。因為原住民原本沒有經營理財的觀念,只能眼看著平地人大賺銀子。但山下的醜陋人心和生活方式,卻因此而進入了部落,人口販子,色情黃牛像螞蝗般來吸血。有感於此,曾寫下〈阿抱〉及〈尋找莎韻〉等詩。

  筆者1948年來臺,任職省營農林公司文山茶場( 後歸屬林務局) , 1 9 5 1 年間被派駐烏來阿玉(今孝義)工作站,擔任造林伐木監工,以及烏來觀光臺車站站長,公餘喜寫作,一向以山林為主。近年來,有感於原住民部落生活丕變,傳統泰雅文化逐漸消失,因為泰雅族無文字,老一輩均靠口述傳承,邇來泰雅青年大量吸收外來文化,對本族傳統越離越遠,甚至不屑一顧,令人擔憂。筆者雖來自大陸上海, 但落腳烏來已滿甲子, 他鄉早成故鄉。公職退休後投入文字創作及地方文史工作,眼看有關單位及部落民等,不甚重視部落文化及文史,各種祭典慶祝也官樣文章,草草帶過,甚至將他族文化如排灣、魯凱的板岩、雙連杯,阿美族的羽毛冠,統統搬來充當泰雅文化, 可憐又可笑, 因此寫下了〈祖靈祭〉。

  近年來烏來泰雅生活形態大改變, 山上的水田變成建地, 耕牛不見了, 森林裡的獵物匿跡,獵犬失業了。泰雅青年做了城市原住民,船員水手等,於是有〈霍淨酷馬的失望〉、〈想起嘎勁〉、〈斯嘎嘎依達漁人碼頭〉、〈馬來回家了〉等詩篇出現。烏來瀑布對面的「高砂義勇隊紀念碑」事件,烏來泰雅歌手不浪尤幹北京跨年晚會中, 不幸墜落舞臺意外死亡, 都成為報紙頭版及娛樂版大幅報導, 筆者用詩〈高砂義勇隊〉、〈囉尬ㄍㄧ,吉娃斯‧阿麗〉、〈聽板治演唱〉記錄了下來。

  泰雅文化多釆多姿、如文面、編織、祭祀、漁獵、歌唱、舞蹈、美食甚至出草等等,都是值得記錄發揚的, 可惜泰雅沒有文字, 語彙又極少,音調特殊,雖然年來在推行母語政策下,烏來國民中小學經專家、地方人士等,費盡心力編輯了一套「泰雅母語教學教材」,但因泰雅族分佈甚廣,各地區的泰雅族因地域、環境的不同,語言亦出現了差異, 因此在田野調查及撰寫方面,常常遇到瓶頸,如〈阿抱〉、〈苔魯〉等都不是所有泰雅都統用的。本集的泰雅語發音係採用s g u l y a g 發音。完成前承泰雅語言專家前福山國民小學校長陳勝榮先生校正,特此致謝。

 

麥穗簽名.jpg (馬露‧鐵目)

2010.5.12. 完稿於泰雅烏來文史工作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