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套書序言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廖亮羽小姐真理大學牛津學堂

  新詩的創作一直在學習中, 詩寫型式與主題一直朝更趨向人文關懷、多元變化前進, 新詩的書寫型態與經營希望能有各種風格, 包括超現實、抒情、魔幻、後現代、宗教、哲學、口語、歷史、社會、城市、思鄉、親情、情詩、媒體、贈友、疾病、文明、文明病、毀滅、死亡、重生、信心、希望與愛。在寫詩的路上希望我一直是學生, 一直有進步。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與女兒  黃金海岸 

  雖然只有四十七歲,但我突然想起,我竟然已經寫作三十年了。

  高中時代我就立志當一名作家,並開始寫作投稿,且在高二時得到「香港時報」、「自由日報」徵文獎,揭開一輩子創作與發表的生涯。跨出校園之作,則是大二時獲中央日報文學獎散文獎的〈觀音腳下〉。

  後來我更發現,這三十年來的創作,我始終環繞在以宗教情懷來詮釋臺灣這片土地風情人文、政治社會的題材上,可說是「一路行來,始終如一」,除了已出版兩部純宗教小說外,鄉土作品方面,還包含三部小說、一部詩集,以及本部散文集,如此一來,三十年的耕耘,終於差可交出成績單,也對養育我的土地與人們有些許的交代了。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以前,在六福村的留影曾經為了出書的封面,拍了幾張沙龍照  

  菁桐,一個屬於詩的城市。除了居住許多知名詩人與到陸續到這裡磨練

詩意的男女外,你還可以在這裡享受許多下午茶的詩情畫意。

  五月,微風。

  我們在這裡悠閒度過一個屬於詩的午後,順著詩的脈絡,流向無止盡的文學流域,讓我們真正體驗詩也可以這樣讀的樂趣。如果屈原也路過這裡,一定會停下趕路的腳步,聆聽那一聲一聲來自心海的呼喚。

  我不是屈原,雖然喜歡讀詩也偶而寫詩,竟然為了詩而在這裡佇立了近五個小時,任南風舞過衣袖,讓斜斜飛過眼眸的斑鳩在我的日記中,以浪漫的姿勢點出了詩的意涵!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跑步過後 在外島服預官役

  我在大學教授西洋文學十多載,一種欠缺感卻如影隨形,且隨著年紀漸長愈增強烈,每夜孤燈獨處,這種感覺更是久久不散。人家說鮭魚會回到出生地產卵而亡,我這一條老鮭魚在半百之齡也常有落葉歸根的衝動,但種種的羈絆卻讓我少有行動。

  二十多年前我離開生長的臺北縣至南臺灣教書,其實西洋文學這個科目對我而言只是個謀職的飯碗,我實在很難感受到與古人同在的悠遊之情,做學問做到如此想必誤人子弟也不淺。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蕭國勢老師繪圖 初春的海濱,有著少女不容褻玩的純淨姿顏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美麗小鳥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別的那樣喲,別的那樣喲,

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

 

  歲月無情,父親這一代正逐漸凋零,……。心知肚明啊!就是再貪靚也由不得我反抗了,再過些年,不管願不願意、準備好了與否,我就要成了金瓜石的耆老之一,而等到我這一代也不在了,金瓜石曾何等美麗就只能從書裡得悉。

  這就是這本書的意義,也是我書寫的動機。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陳明克先生「五月讀詩天詩作朗誦」會場  

  大三下,我開始寫短篇小說,只比寫新詩晚了一年。目前我已出版六本詩集、一本詩選,卻才要出版短篇小說集。要不是幾年前,巧遇我在清大物理的老師,閻教授。他一再催促我,出版短篇小說集。我可能還在等,等完成中篇小說再說。

  雨果的《悲慘世界》應該是我小說的啟蒙。但不是閱讀,而是八、九歲時聽收音機的廣播劇。那比聽大人講故事,要神奇百倍。我因此感受到,人在不同時空存在。大約同時,我也自覺喜歡科學。那沒有什麼衝突,兩者可以彼此驗證。但現實環境下,我選擇了科學。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年作者返浙江餘姚老家探親時,攝於被拆毀的楊家牌樓殘跡前1.jpg 1968年作者在烏來寓所  

  烏來, 一個臺北縣轄內唯一的泰雅族原住民聚居部落,是北縣最偏僻的邊緣地區。臺灣光復前,日本政府將其區劃為「蕃地」,採封閉式管制政策。平地漢、日人只准從事行政、造林伐木、製腦燒炭者,以及少數商販進入。原住民也不准擅自下山,必要時得向管區警方申請外出,並限時限日,管制極為嚴格。因此雖距離首善之區臺北市僅21公里,但卻是一處原始落後的偏遠地區。但也因此而遠離塵囂隔絕文明,保持了一份原始風貌,因為山青水碧森林茂密,成為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奠定了嗣後聞名國際的風景名勝,旅遊勝地。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施翠峰先生.jpg三條通「鼎廬」玻璃門上畫不同造型的鼎形線圖 

  儘管時光快速地流逝,卻也無法忘懷人生中遭遇到的諸多重大的事情;幾年來,一直很想把這些無可替代的「每一瞬間」,鮮明地加予記錄下來,讓我的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

  驀然回首,我人生的每一大小段,都成為過往雲煙,彷彿就像流過指尖的水一樣,很快地流逝得無影無蹤,每逢想起往事,我平靜的心湖就又會泛起一片片的漣漪。

  回憶過往數十年來,為了追求自己的信念與夢想,我一生的際遇顯得那麼沉重,無奈的多,得意的卻甚少。有人說:人生的體驗中,回味失去是一種景觀,體驗失去是一種省思,而享受失去則是一種境界,雖然我沒有辦法抵達那種境界,不過多少可以理解其中的意味。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事物之一 

  此次作家作品結集出版的出版補助評選,鄭清文老師、李魁賢老師、張曉風教授、陳芳明教授、廖玉蕙教授,都是書寫久長、成績斐然的文壇重鎮,作者列於其中,在評選過程裏,感受到他們的才具和文化關懷,本身正是一個享受和成長的經驗。

  公資源補助出版,其目的當然有在商業機制外另闢視角的意義;作品集出版的同時,除了標記入選者集體的成績,其實也代表了六位評審對文學發展的見解。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縣文化局LOGO.jpg 

  臺北縣為全臺第一大縣,除地理上坐擁自然美景外,自古至今更是文風鼎盛、濟濟多士,無數優秀的文學家以生花妙筆記錄了北縣一路迤邐蛻變的文史軌跡、描摩城鄉多元姿態殊異的風貌,歌詠山川渾然天成的景致、回復傳統歲時一飲一啄的常民滋味,以一本本擲地有聲的文學作品見證北縣風華的無限傳奇,亦是北縣文學資產的多寶閣。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縣LOGO.jpg 

  文化讓一座城市偉大,而透過文學書寫的積累則使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得以昂揚,內涵底蘊更加深刻。臺北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與薈萃多元的人文風貌孕育出無數優秀的作家及文學作品,自82年起,為重建、再現地方文學風華,本縣即有計畫地蒐集縣籍作家作品,迄今已出版本縣作家作品集《北臺灣文學》共13輯,計104本、收錄70多位作家的文學作品,創作型式涵蓋詩、小說、散文、戲劇、報導文學、廣播劇本、評論、自傳、兒童文學⋯⋯等文學創作範疇,由於諸多前輩的耕耘,北縣文學已然是一座青翠蓊鬱美不勝收的藝文花園。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