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施翠峰先生.jpg三條通「鼎廬」玻璃門上畫不同造型的鼎形線圖 

  儘管時光快速地流逝,卻也無法忘懷人生中遭遇到的諸多重大的事情;幾年來,一直很想把這些無可替代的「每一瞬間」,鮮明地加予記錄下來,讓我的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

  驀然回首,我人生的每一大小段,都成為過往雲煙,彷彿就像流過指尖的水一樣,很快地流逝得無影無蹤,每逢想起往事,我平靜的心湖就又會泛起一片片的漣漪。

  回憶過往數十年來,為了追求自己的信念與夢想,我一生的際遇顯得那麼沉重,無奈的多,得意的卻甚少。有人說:人生的體驗中,回味失去是一種景觀,體驗失去是一種省思,而享受失去則是一種境界,雖然我沒有辦法抵達那種境界,不過多少可以理解其中的意味。

  當年在二次世界戰爭中,自「臺中一中」畢業,戰後離開鹿港老家,前來臺北就讀師大,之後先教過臺北商專與臺灣師大,畢業十年後,轉入創校三年的國立藝專(校長鄧昌國),從此就跟臺北縣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在藝專從副教授到教授;從專科到學院、到大學,甚至於研究所,我都一一經歷過,其間每週必定排課三到四天,擔任科主任期間,必定每週六也要到校(週六放假是近十年來的事)。1992年4月,我從故宮路老家,搬家至淡水居住,迄今已將近19年時光,如果計算我在臺北縣內活動與生活的時間,竟然佔據了我生命二分之一以上的歲月,我也該把臺北縣當成我的第二故鄉了。

  凡是來過臺灣的人都知道,淡水是個山光水色、風光明媚的歷史港口,過去只要是畫家,都必定會到淡水寫生多次。1994年8∼9月間,我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了七十歲回顧展時,曾經以淡水為系列,展出十二幅(尚有其他系列);水彩大師藍蔭鼎先生,一生完成三∼四百幅大作,其中取材於淡水海景或漁夫的生活現象者,佔有五分之一的比例,可知淡水美景處處可見。我搬到淡水來居住,還是有其道理,就如現在,我正在忙於撰寫回憶錄,寫累了,偶爾打開窗門,面對觀音山,做些深呼吸,或隨興畫一幅水彩速寫,調節生活,也是一樂也。

  談起回憶錄,這實在是另類的文學寫作,寫的雖然是個人的歷史,可是也必然的會涉及美術、學術等各界,為了記載事項的正確性,我都常常寫信或掛電話去求證,連所附的照片拍攝年代都不敢馬虎,這些求證所花費的時間實在不少。不過,無可諱言地,在這寫作期間,我也曾經不住地陶醉於回想往昔發生的一些愉快的情景之中。在拙著中我回憶了小時候鹿港的成長,臺中、臺北的求學過程,從事教學與文藝寫作的歷程、參與田野調查與各種美術活動的記錄,還有多次出國講學及參與國際會議,最後談及藝壇交誼錄與個人繪畫風格上的演變。因為這些點點滴滴,形成了我的一生。為了完成此著,我已經花掉將近五年的時間,如今總算接近尾聲了。

  最後我要感謝臺北縣周縣長及文化局卿局長對我的厚愛,才有這本拙作的問世,也希望各界賢才不吝指教。

施翠峰簽名.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北臺灣文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